久久久精品在线视频/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婷婷/九九爱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安徽建英房地產土地資產評估有限公司

  • 0551-63541511
  • 0551-63541512

聯系我們

0551-63541511

0551-63541512

ahjypg@ahjypg.com
合肥市蜀山區懷寧路1828號總商會大廈1202、1204室
> 行業新聞

前言

去年6月安徽省政府正式發文,去年8月召開新聞發布會。為了避免開發區之間的過度競爭,增強單個開發區的規模和實力,將會按照“一縣一區”的方式進行整合。
 

近日,從省發改委獲悉,合肥市省級以上開發區優化整合方案獲得了省政府批復,合肥市率先在全省開展開發區優化整合工作并取得突破。

 

今后,除了2家省級籌建的開發區被撤銷之外,合肥肥西、長豐、巢湖3家省級開發區正式更名,朝著更大規模去發展!

 

安徽省政府批復 合肥3大省級開發區更名

 

從省發改委獲悉,近日,合肥市省級以上開發區優化整合方案獲得了省政府批復合肥市率先在全省開展開發區優化整合工作并取得突破。

   

今后,除了2家省級籌建的開發區被撤銷之外,合肥巢湖經濟開發區更名為安徽巢湖經濟開發區。

 

去年6月底,我省出臺《關于促進全省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要以國家級和發展水平高的省級開發區為主體,整合區位相鄰相近、產業關聯同質的開發區;對小而散的各類開發區進行清理、整合、撤銷,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實行統一管理。(市、區)原則上實行“一縣一區”。

 

此次省政府批復合肥市省級以上開發區優化整合方案,有兩大亮點。

 

一方面,撤銷2家省級籌建開發區。同意撤銷安徽合肥商貿物流開發區(),將其整體并入安徽肥東經濟開發區,保留“合肥上海產業園”牌子;撤銷安徽廬江龍橋工業園區(),將其整體并入安徽合肥廬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另外一方面,將變更3家開發區名稱,實行規范命名。具體來說:

 

將安徽肥西桃花工業園區更名為安徽肥西經濟開發區

 

將安徽長豐雙鳳經濟開發區更名為安徽長豐經濟開發區

 

將合肥巢湖經濟開發區更名為安徽巢湖經濟開發區

 

省發改委地區處相關人士表示,該方案獲批有兩大重要意義。一是,合肥市省級以上開發區由16家整合至14,將區位相鄰相近、產業關聯同質的開發區優化整合,既做大了開發區體量,也避免了同質惡性競爭,有利于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

 

此外,合肥市省級以上開發區優化整合方案正式獲批,也標志著我省開發區優化整合工作正式拉開帷幕,也為提升開發區創新能力,增強發展動力,擴大帶動張力提供了基礎和平臺。

 

文件曝光! 國家給項目、資金、土地

 

我省是全國開發區興辦時間較早、發展較快、規模較大的省份之一。自1988年合肥建立全省首個工業園以來,我省開發區走過了一段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的歷程。

 

目前,全省共有省級以上開發區162家,其中國家級21家,省級141,基本形成了以國家級開發區為龍頭,省級開發區為支撐的開發區空間布局。

  

與此同時,部分開發區體量偏小、傳統招商引資遇到困難、融資瓶頸凸顯、產業發展層次不高、創新驅動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正成為制約開發區進一步發展的突出問題,亟待出臺頂層設計統籌協調解決。

 

在這種情況之下,省政府正式印發了《關于促進全省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意見》的主要內容

一是促進開發區優化整合。為避免開發區之間的過度競爭,增強單個開發區的規模和實力,按照“一縣一區”的方式推進整合。

 

以國家級和發展水平高的省級開發區為主體,整合區位相鄰相近、產業關聯同質的開發區;對小而散的各類開發區進行清理、整合、撤銷,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實行統一管理。被整合的開發區的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等經濟統計數據,可按屬地原則進行分成。

 

二是完善開發區管理體制。依照法定程序向開發區下放同級人民政府相應的經濟管理權限,對需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逐級轉報的審批事項,探索取消預審環節,簡化申報程序,由開發區管理機構直接向審批部門轉報。

 

在開發區建立全程代辦制,區內企業的審批、審核等事項,由管委會實行全程代辦,實行“一枚公章管審批、一個中心全覆蓋”的便利化審批方式。

 

三是推進開發區建設和運營模式創新。推廣政府推動、企業運營、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開發模式,探索把建設、招商、運營、管理和園區服務委托給市場主體的市場化運作方式。

 

鼓勵開發區推進或引進公司制管理模式,吸納國內外資本和企業投資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開發區運營主體上市。

 

 

合肥開發區紛紛升級 坐擁12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

 

近年來,省科技廳加大高新區工作的力度,除支持符合條件的省級經開區等通過更名的形式轉型為省級高新區以外,還積極推進符合條件的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16614,安徽省政府正式批準合肥瑤海經濟開發區(原合肥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更名為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新站高新區明確提出創建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新高地,這標志著新站高新區向著建設世界級新興產業基地和現代化“生態新城、產業新城、智慧新城”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1774日最新消息!安徽省人民政府發文同意安徽廬江經濟開發區更名為安徽合肥廬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合肥還有哪些省級及以上開發區

1、合肥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與新醫藥以及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2、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汽車配套、裝備制造、家用電器、輕工產品、日用化工及橡膠輪胎、新材料。

 

3、合肥蜀山經濟開發區:省級。高新技術、電子信息及軟件、電力裝備、先進制造加工、日用化工、生物醫藥、現代服務。

 

4、合肥包河產業園區:省級。裝備制造、新型建材、電力能源、機械加工、汽車配套、食品加工等產業。

 

5、合肥廬陽產業園:省級。電子產品、鋼材加工、裝備和印刷包裝。

 

6、肥東經濟開發區:省級。裝備、新型建材、農副產品加工、家電、日用化工、新材料、服裝紡織。

 

7、合肥科技示范基地:省級。電力設備制造、機械加工、電子、IT軟件、服裝加工。

 

8、合肥循環經濟園區:省級。化工、材料。

 

9、合肥桃花工業園:省級。汽車、化工、電工電器、制藥、建筑安裝。

 

10、長豐雙鳳經濟開發區:省級。建材、橡塑制品加工、農副產品深加工、家電配套、服裝業、機械制造。

 

 

合肥四縣一市大爆發 未來發展建設更迅速

 

要說這個政策,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位于合肥周邊四縣的經濟開發區。他們分別是:肥東經濟開發區、合肥桃花工業園、長豐雙鳳經濟開發區、廬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

 

支持各地圍繞“三重一創”建設,通過優化園區功能、強化產業鏈條、扶持重大項目、支持科技研發、騰籠換鳥等措施,在開發區內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形成突出主業、富有特色的格局。并在項目、資金、土地、擴區升級等方面給予傾斜。

 

安徽肥東經濟開發區

 

肥東經濟開發區20029月啟動建設,2005年經安徽省政府批準為省級開發區,201312月省政府下發擴區批復,肥東經濟開發區由原來的7平方公里擴大至14.26平方公里(至2020年)。截止目前,園區建成面積已達12平方公里。

 

 開發區位于合肥市瑤海區與肥東縣城店埠鎮之間。目前,轄5個社區,建有商業小區及拆遷安置小區14,常住人口51125人,其中農業人口12465人,區內從業人員38857人,工業企業從業人員32554人,城鎮化率達75.7%  

 

開發區累計建成道路總里程達51.6公里,其中包公大道、臨泉東路、新安江路東段、長江東路四條主干道(均為雙向八車道)直達市區,與合肥市無縫對接,并有5條城市公交線路連通市內,未來的合肥市地鐵2號線將經過園區

開發區形成了以食品及農副產品深加工、機械裝備制造、家電制造為支柱的先進制造業發展體系。同時,在科技創新、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均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獲得的榮譽稱號

“全國第二批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

“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

“安徽省農業產業化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

“安徽省首批農業產業化示范區”

“安徽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安徽省兩化融合示范園區”

“安徽省產城一體試點園區”

 

如今的肥東經開區已建設成為肥東縣域工業的聚集區、制造加工業的配套區、新型的物流商貿區和建設發展中的新城區,形成產城一體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安徽肥西經濟開發區

 

桃花工業園成立于1991年,2006年經省政府批準為省級開發區,現已基本形成汽車及配套、家電及配套、智能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及生物醫藥5大主導產業,已成為工業強縣的先行者,百強肥西的主力軍,大湖名城的增長極。

 

在全省縣域園區中,2007規上產值率先突破100億元,2009稅收率先突破10億元。2011躋身合肥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示范園區,2012全省首家縣域融資平臺發行債券8億元,獲評年度省創新型園區,位列縣域園區綜合實力第一名。2013獲批省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2014再次發行公司債券8億元,綜合競爭力位列全省開發區(含17個國家級開發區)第4位。  

 

園區按照項目推進“六個一批(洽談、簽約、擬建、開工、投產、達產)”的要求,在項目入園最重要的洽談、擬建、開工和投產4個階段,安排園招商、企業服務、建設和經貿等部門分頭對應,提供“一條龍”服務。

 

當前,桃花工業園以創建國家級開發區為統領,以轉型升級為方向,推動各項工作實現新跨越,朝著千億元國家級園區目標邁進。

 

安徽長豐經濟開發區

 

雙鳳經濟開發區成立于1993年,是長豐縣域經濟的龍頭,也是合肥市“1331”空間發展戰略北部組團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政管轄區域總面積50平方公里,現轄十個社區,常住人口12.8萬人

 

開發區位于合肥北二環和外三環之間,蒙城北路、阜陽北路、淮南北路等三條城市一級主干道與市區無縫對接,通過三環高速直接連接合徐、合寧、合蕪、合六、合安、合淮阜等高速,到新橋機場僅需15分鐘,高鐵客運北站和北站貨場緊鄰開發區,阜陽北路高架直達開發區。  

 

開發區分為三大功能板塊

蒙城北路以西,依托萬畝生態保護區建設體驗式休閑、旅游觀光綜合利用區;

蒙城北路、雙鳳大道沿線,建設高檔房產、高端服務和現代化商務辦公區;

鐵路沿線及以東區域,建設新型工業化集聚區。

 

經過多年的努力與發展,開發區已初步形成了節能環保、食品及農副產品深加工、汽車及機械加工等三大主導產業。

 

聚集了鴻路集團、伊利乳業、寶灣物流、萬博電氣、恒大江海泵業、中糧集團、志邦櫥柜、金誠科技、榮事達電子電器等一批知名企業。當前,全區上下正緊緊圍繞“超高對接主城區,打造北城升級版”目標,全力推進晉升國家級開發區工作。  

 

安徽合肥廬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安徽廬江經濟開發區是2006年經省政府批準設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申報擴區規劃面積為35.86平方公里,定位是安徽省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廬江中心城市西部產業新城

 

201774日最新消息!安徽省人民政府發文同意安徽廬江經濟開發區更名為安徽合肥廬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園區起步區建設累計投入達5億元,已完成4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征地拆遷和安置工作。區內路網、供電、給排水等基礎設施完善,綠化、亮化同步到位,為承接產業轉移、項目入園打下了堅實基礎。  

 

作為合肥市“最窮”的地方,廬江這些年也算是臥薪嘗膽,今天終于苦盡甘來了!

 

安徽巢湖經濟開發區

 

合肥巢湖經濟開發區于1995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是2004年經國務院核準保留的規模較大的省級開發區,安徽省投資環境十佳開發區,具有市一級審批權。

 

全區管轄面積58平方公里,工業總體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其中設有4平方公里省級臺灣工業園。現為合肥市屬四大開發區之一。

 

規劃建設了半湯區、花山新區和溫泉旅游度假區。半湯區主要發展房地產、商貿、物流等三產服務業;花山新區主要發展工業;溫泉旅游度假區,主要利用溫泉資源發展休閑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  

 

開發區位于合蕪馬的“幾何中心”,是合肥經濟圈和皖江示范區的核心區域,交通便捷,物流低廉,區位優越。

 

2017年,巢湖市共成交土地12宗。包括626日由華盛競得的巢湖市2017-13號地塊成為了巢湖市的單價地王  

 

華盛競得的這個地塊緊鄰萬達廣場,周邊成熟小區也不少。

 

近日該項目要賣12000/在巢湖購房者中相傳,其中還有部分網友在百度貼吧發出相關信息。  

 

總結 

  合肥“一縣一區”的建設,對于四縣一市的發展非常有幫助。區域不在分散發展,集中資源發展一個區域,經濟增長的速度也會更快,當然,房價也會增長的更快!